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世界第一高桥

世界第一高!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即将开启桥旅融合3.0新篇章!

来源:兴义之窗发布时间:2025-08-18浏览: 【字体:     】

  1月17日14时20分,随着最后一节钢桁梁吊装到位,标志着在建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成功合龙。当前,大桥总体建设进度达94%,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通车。

  花江峡谷大桥

  花江峡谷大桥因跨越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而得名,是贵州省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大桥为钢桁梁悬索桥,全长2890米,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达625米,建成后,主桥跨径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梁高度居世界第一,“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自2022年1月正式开工以来,贵州交投集团所属桥梁集团等承建单位始终奋战在600多米高的云山雾海里,用长度跨越天堑,用高度跨越沟壑,用技术跨越障碍,自主研发了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超高混凝土泵送、轻型煅焊结构索鞍、大吨位智能缆索吊等技术,开展了超大跨径猫道抗风研究及山区峡谷风研究等,圆满完成一个个重要施工节点。

  2022年

  2022年1月18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开工。

  2023年

  2023年4月21日,花江峡谷大桥安龙岸6号主塔顺利封顶。

  10月7日,花江峡谷大桥安龙岸主塔左幅大重量“首吊”——第一片主索鞍格栅稳稳落在塔顶既定位置,六点定位精度控制达到毫米级,标志着花江峡谷大桥主桥正式进入上构施工阶段 。

  10月24日,随着花江峡谷大桥六枝岸5号主塔完成混凝土浇筑,花江峡谷大桥主塔已全部顺利封顶,为下一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

  2024年1月10日,贵州桥梁集团花江峡谷大桥猫道第一根承重索顺利跨越北盘江,让两岸主塔成功实现跨峡谷牵手,标志着猫道施工的序幕正式拉开。3月23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主、散索鞍顺利完成吊装,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3月28日,花江峡谷大桥建设现场。

  4月9日,贵州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首根主缆索股牵引完成,标志着在建世界第一高桥正式进入上构主缆架设施工阶段。

  6月6日,花江峡谷大桥第一条智慧主缆索股成功安装,实现在2378米长的主缆上采用光栅光纤(复合碳纤维丝)进行应力监测,该应力应变监测技术在大跨径悬索桥上的运用属国际首创,迈出了悬索桥智能健康监测创新赋能的关键一步。

  2024年6月13日,花江峡谷大桥建设现场。

  7月,花江峡谷大桥首件钢桁梁预拼装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

  7月30日,花江峡谷大桥主缆架设全部完成。

  11月4日,花江峡谷大桥钢桁梁首件吊装顺利完成,标志着世界第一高桥建设全面进入钢桁梁吊装阶段。11月11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全面进入钢桁梁吊装阶段,为最终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11月25日,花江峡谷大桥钢桁梁正进行吊装作业。

  2024年11月28日,花江峡谷大桥建设现场。

  2025年

  2025年1月5日,花江峡谷大桥最后一节钢桁梁顺利完成拼装。1月,桥梁集团承建的六安房建二标花江峡谷大桥云渡服务区综合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入新的阶段。

  1月17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成功合龙。

  1月17日,随着最后一段重约215吨的钢桁梁精准吊装至指定位置,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成功合龙,为2025年通车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贵州桥旅融合3.0样板

  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后,六枝特区至安龙县行车时间将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为1.5小时,从六枝到安龙无需再走盘山公路绕行,开车穿越花江大峡谷从两小时缩短至两三分钟,对助力贵州省经济发展、加快资源互通、促进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项目是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桥旅融合重点项目,将打造“以桥为目的地、以桥为文化、以桥为场景”的桥旅、体旅深度融合的特色项目。

  花江峡谷大桥旁的云渡服务区效果图

  以大桥旁边的云渡服务区为中心景区,立足“以景观桥”,将云渡服务区打造成为景旅一体的交旅融合中心。规划建设集餐饮、购物、娱乐、体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体,服务区涵盖酒店、观光服务楼、收费站房、体旅项目等,将形成与布依文化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旅游景区。

  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项目将打造“以桥为目的地、以桥为文化、以桥为场景”的桥旅、体旅深度融合的特色项目。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集“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桥梁融合综合体,突出“奇观·奇幻·奇趣”特色,成为“贵州西南部第一旅游门户、全国桥旅融合新典范、世界峡谷极限运动圣地”,将打造贵州桥旅融合3.0样板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图/汪贵宝 刘尚春 朱文三 文字由尹婷梅收集整理)

[打印正文]

中共黔西南州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黔西南州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建兴创·兴义之窗
公众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