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抗战之拐·看二十四道拐之于全民抗战”传播活动走进晴隆

来源:兴义之窗发布时间:2025-08-18浏览: 【字体:     】

  7月18日,黔西南州晴隆县迎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以“抗战之拐·看二十四道拐之于全民抗战”为主题的网络传播活动走进这座承载民族记忆的红色热土,来自州内外的媒体记者、自媒体、网络达人等一同通过多元化传播形式铭记抗战历史。

  上午9时,采风团走进安南古城,在“彝火燎原”巡游队伍的引领下,众人沿着古城青石板路缓缓前行,象征着民族团结与历史传承的“火种”在人群中传递。

  在阿妹戚托小镇,千人共舞的《阿妹戚托》震撼上演。这支源于彝族姑娘出嫁前夕举行的传统群体性舞蹈,舞蹈表现形式以脚为主要载体,踏地为节,节奏欢快、气氛热烈,表达了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

  午后,采风团登上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之一的二十四道拐。原晴隆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陈亚林手持泛黄的老照片,站在观景台前,现场为大家讲解“抗战生命线”的历史由来及历史意义。媒体记者、自媒体、网络达人纷纷举起镜头,结合自身平台特点通过直播、AI创作等多元化形式创作作品。

  “这次采风活动,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了解到咱们黔西南州‘抗战生命线’的故事。作为本地的自媒体从业者,接下来也将用我们的镜头传播好黔西南州的故事和好声音。”黔西南自媒体人叶昌武说。

  来自河北的自媒体人张自然说:“二十四道拐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承载民族存续记忆。作为自媒体人,更应该以自己的镜头记录抗战生命线的沧桑巨变,传播这个从僻处西南的蜿蜒山路,到映照民族精神的红色地标的历史弯道。”

  当晚,采访采风团还在二十四道拐围绕“点亮二十四道拐活动”开展短视频拍摄、航拍与直播。2300余人手持火把及670辆车通过传统火种、灯光与现代科技结合,点亮二十四道拐,充分展示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团结与凝聚。

  此次网络传播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召唤。通过直播、短视频、AI创作等多元形式,二十四道拐的故事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财富。

[打印正文]

中共黔西南州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黔西南州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建兴创·兴义之窗
公众号 公众号